台灣愛滋防治優於全球 朝向國際95-95-95目標持續邁進
台灣近年的愛滋防治表現亮眼,不僅新增感染下降,關鍵指標也優於全球。疾病管制署副署長林明誠指出,台灣2024年達成「92-96-95」的成效,也就是92%感染者知道自己感染、96%已知感染者接受治療、95%接受治療者病毒量成功抑制。相比全球平均87-89-94,台灣已全面超前。
林明誠強調,這項成果來自預防、篩檢、治療與衛教通通到位,也證明愛滋感染者只要及早治療、穩定控制,就能維持良好健康狀態。防治的重要關鍵在於「尊重與接納」,讓感染者在沒有歧視的環境中回診、服藥,防治策略才能真正落實到每個人身上。
台灣愛滋病學會秘書長林冠吟醫師也再次說明,國際上已獲廣泛認可的 U=U 科學證據顯示,只要感染者穩定服藥,並維持至少六個月測不到病毒量,就不具傳染力。這項事實不僅大幅降低傳播風險,也讓感染者得以和一般人一樣享有正常壽命與生活品質。醫療已足以控制病毒,但社會歧視仍是最大的阻力。
捷運化身「行動版衛教館」 U=U走入市民生活
今年的世界愛滋日行動,以板南線捷運列車作為創新媒介。這條主題列車以鮮明的視覺設計呈現日常情境,包含「同處一室不會傳染」、「握同一個手拉環不會傳染」、「與HIV感染者交談也不會傳染」等醒目語句,直接破解長期以來的迷思。
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林宜慧表示,多數感染者即使病毒量已完全被抑制,在職場、家庭或親密關係中仍承受巨大壓力,擔心被貼標籤。她希望透過捷運這個象徵日常生活的公共場域,讓大眾看見 U=U 的科學事實,真正理解感染者在穩定治療下並不具傳染力,從而減少無形的恐懼與排斥。
台灣吉立亞醫藥總經理 Cathy Su 也指出,該公司長期投入醫療平權,希望透過創新方式讓更多人以科學為基礎理解愛滋,並支持建立友善、零歧視的社會環境。
台北展現城市成熟度 打造更包容的公共空間
台北向來以多元、開放著稱,而「無懼愛滋、去除歧視」主題列車的啟動,也象徵城市朝向更高層次的「疾病友善」前進。作為指導單位,台北市政府青年局局長周羿希表示,未來青年局將持續支持更多以教育、包容與公益為核心的城市行動,讓台北成為一座更有知識力、更有溫度的地方。
從防治數據進步、U=U科學共識普及,到捷運列車穿梭城市的象徵意義,都顯示愛滋已從過去的恐懼印象走向科學與理解。當社會願意放下偏見,防治才能走得更遠;而當公共空間開始說出正確資訊,零歧視的城市就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