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 CG 協作成新趨勢

甲尚科技深耕 3D 技術 25 年,是多家影視公司的技術供應者。執行長陳久正表示,團隊三年前已投入 AI 研發,並陸續推出虛擬角色、群眾模擬、實體動捕與 Video Mocap 等技術。他預告,2026 年 Q1 會推出完整的 CG-AI 一條龍服務,讓 AI 導演成為可能。

陳久正強調,AI 難以完全取代 CG 的穩定性,但能在效率與創意上「畫龍點睛」,協助專業製作流程降本增效。

■ CC5 打造影視級角色,全面跨平台

現場最受關注的 Character Creator 5(CC5)主打高品質、通用性與可編輯性,並推出 ActorMIXER 與 HD Morphs 系統,可快速混合風格、重塑角色樣貌。

CC5 完整支援 Maya、Blender、ZBrush、Unreal Engine / MetaHuman,透過 iClone Live Link 還能即時同步動畫,成為橫跨工具間的角色交換中心。

■ CC5 × AI Agent:角色瞬間變 AI 助理

甲尚同步展示 CC5 與 AI Agent 的結合,透過虛擬員工 Nana 演示點餐情境。Nana 使用台灣腔語音訓練,提高在地互動感。甲尚前瞻創新部經理黃勝彥表示,任何在 CC 上製作的角色都能「一秒變 AI 助理」,可打造完全客製的虛擬 IP。

■ 只需影片即可動捕!Video Mocap 再升級

另一亮點是 iClone Video Mocap 技術,不需穿戴動捕裝置,只要一支影片即可生成角色動作。甲尚總監徐瓏愷表示,新版可改善滑步、辨識非正面動作、捕捉手勢細節,甚至在鏡頭移動、燈光變化下仍保持穩定。技術支援多人偵測,也能把動作直接套用在自創角色上。

■ 數位孿生:從複製現實到預測未來

技術視覺設計黃冠豪分享,iClone 的 Motion Director 可用於群眾模擬,而即將登場的 Motion Planning 則能建立更龐大、更聰明的節點式場景,協助產業在數位孿生領域做更高層次的預測與模擬。

■ 導演實戰:AI × 3D 讓「不可控」變「可控」

資深導演 Donnie Pai 以半年實驗心得指出,AI 在場景穩定度、角色動作與鏡頭語言上仍有限制。為破解這些問題,他以 iClone 做鏡頭與動作設計,再用 AI Render 完成風格化視覺,提高一致性。他直言:「多虧甲尚的素材庫,讓我能把心力放在創意,而不是建模。」

■ 打造 AI × 3D 的全流程創作生態

活動展示了從角色、動作、AI Render 到數位孿生模擬的完整流程。甲尚科技正打造橫跨影視、遊戲、虛擬客服與數位孿生的內容生態鏈,讓 AI 成為真正能與創作者協作的 3D 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