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指出,RSV目前沒有專屬抗病毒藥物,一旦感染只能靠支持性治療緩解症狀,尤其年長者感染後的死亡率不僅高於新冠,也高於流感。「很多人知道‘左流右新’,但RSV才是今年秋冬最容易被忽略的威脅。」張峰義提醒,民眾應補齊四種疫苗,包括流感、新冠、肺炎鏈球菌以及RSV,才能真正強化呼吸道防線。
一人就能傳三人!長照機構成高風險地雷區
RSV傳染力有多強?北榮胸腔部醫師馮嘉毅說,RSV透過飛沫與接觸傳播,一名感染者平均可傳三人,而且病毒可在物體表面存活數小時,「只要有人咳嗽、摸過門把,下一位不小心碰到就可能中標。」
長照機構更是病毒溫床。馮嘉毅指出,入住長照機構的長者感染RSV後住院率是家中長者的6.6倍。一旦發生群聚,肺炎、低血氧、呼吸衰竭等重症風險陡升,死亡率甚至是流感的兩倍。「長者感染RSV的危險性,往往被嚴重低估。」馮醫師強調,家中有長輩的民眾務必提高警覺,若有咳嗽發燒症狀切勿探視,避免帶病毒進機構。
慢性病患感染RSV更凶險 恐誘發心衰竭、肺炎
RSV帶來的不只是肺炎風險,還可能引爆既有疾病。馮嘉毅表示,慢性病患者感染RSV後的住院率是健康成人的6.2倍,「最怕的是原本控制穩定的疾病突然失控。」例如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與免疫力低下族群,一旦感染RSV可能急性惡化,甚至引發心臟衰竭或多重器官問題。
他建議60歲以上或具備慢性病風險族群的成人,應提前諮詢醫師接種RSV疫苗,「別等病來才準備,現在就是保命時間。」
新生兒住院率為流感16倍 孕媽咪成第一道防線
別以為RSV只有老人危險,嬰兒也是高風險族群。醫界統計顯示,九成兩歲以下幼童曾感染RSV,且新生兒感染後住院率是流感16倍,嚴重者甚至得住進加護病房。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施景中分享臨床案例,有產婦剛出院迎接新生命,卻在兩天後抱著感染RSV的寶寶回到醫院,「寶寶呼吸突然變快、吃奶困難,最後入住加護病房。」他提醒,0到6個月嬰兒免疫力尚未成熟,病程往往進展迅速,家長須特別留意。
目前RSV母體疫苗已獲國際認可,孕期28至36週接種,可透過胎盤傳遞抗體,替新生兒提前建立保護力。「爸媽想守護寶寶,從孕期開始準備最有效。」
秋冬病毒季報到!醫籲:及早接種、避免就醫潮
呼吸道病毒來勢洶洶,醫界一致強調防疫三步驟:疫苗、手部衛生、減少群聚。張峰義強調,台灣即將迎來呼吸道疾病高峰,民眾愈早接種疫苗愈能降低重症、避免醫療量能崩壞。
「接種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讓家庭免於壓力。」他呼籲高風險族群及家有嬰幼兒者把握時間提升防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