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典表示,清晨東北季風穩定,北台灣雨帶發展相當明確,但在大台北中段偏北的位置,雨量圖上卻出現一塊幾乎沒有降雨的空白區域,「那個不下雨的洞」十分醒目。他解釋,水氣主要落在大屯火山群的迎風面,氣流越過山脈後大幅減弱,使背風側形成少雨的乾區。

他指出,「迎風面與背風面的位置會因風向細微變化而移動」,所以乾區不會固定在同一處,只要風向一轉,雨帶也會跟著調整。

鄭明典也談到,這個畫面讓他想起自己從小就常聽到的說法。多年來,他在不同貼文中都提到民間所稱的「龜神傳說」。北市士林、石牌一帶長年被形容「比較不會下雨」,地方上甚至以大屯山外形似龜、像是「龜神庇護」來解釋雨帶繞開的現象。但鄭明典強調,真正原因其實是大屯山系的地形遮蔽效應。他說:「東北季風期間,石牌到士林最不容易下雨」,這是氣流過山後自然造成的乾區,而非神話。

圖曝光後,大批網友紛紛對照地圖熱烈猜測乾區位置,留言從士林、北投、天母、圓山,一路猜到三重、蘆洲、板橋、萬華、大同、中永和,甚至笑稱「蘆洲有結界」、「圓山神龜在護體」、「原來我們都住在洞裡」。

也有民眾分享自身經驗,「文化大學山上淒風苦雨,下山卻是風和日麗」、「新店下雨,開到大直圓山地上是乾的」、「基隆汐止下爆,過到台北市區一滴不落」,明顯感受到迎風背風的差異。

鄭明典提醒,東北季風期間,大台北受地形影響非常明顯,迎風面多雨、背風面偏乾是典型現象,只要風向改變,雨帶分布就會立即跟著調整。

士林少雨被稱「龜神坐鎮」,其實是大屯山地形效果。交通部觀光署
士林少雨被稱「龜神坐鎮」,其實是大屯山地形效果。交通部觀光署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犬舍違法割聲帶掀公憤 動防所長遭拔官調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