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C 報導,國外一名成功的天使投資人雷納(Carles Reina),在2022年於創業早期就投資語音複製 AI 新創公司 Eleven Labs 的天使投資人。

該公司由史坦尼斯澤夫斯基(Mati Staniszewski)與達布科夫斯基(Piotr Dąbkowski)共同創立,並在今年早些時候完成 C 輪募資,募得 1.8 億美元,估值 33 億美元。

今年 9 月,該公司宣布讓員工以 66 億美元估值出售股票。雷納現為該 AI 公司的營收副總裁。

雷納回憶他與 Eleven Labs 共同創辦人史坦尼斯澤夫斯基的首次會面,在那個時候沒有人想投資語音 AI,但他在與史坦尼斯澤夫斯基見面後,決定在短短一次會面後出手投資。

「我們開始交談,在第一次談話的 30 分鐘內,我就告訴他『你想要多少錢?』」雷納說。

他解釋,「如果最初的跡象就是不對,我通常不想浪費任何人的時間……我認為你會傾向於優化高品質互動,就像在做分流,判斷這是不是你真心想投入時間與創辦人相處的項目。」

雷納也透露兩個警訊,讓他第一次見面就決定不願投資。

首先,他看重創辦人的技術背景。

他在訪談中表示,「這對我來說非常個人化,也與不同階段有關。但對我而言,如果某個創辦人不是技術出身,比方說真的不會做產品、不是研究者或類似背景,我就看不出他的價值,因為他們無法快速推進。」

雷納在史坦尼斯澤夫斯基身上看到了這項特質;史坦尼斯澤夫斯基在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取得數學一等榮譽學位,「有趣的是,他在還沒有任何產品、或甚至還沒開始真正與潛在客戶交談之前,就在思考整個生態系的問題。」

第二項警訊是:創辦人若想要進入「過於擁擠的市場」,雷納通常會避開。

他解釋:「如果那個市場有很多創投在看,因為它太『性感』了,我就不感興趣。因為屆時估值會飆升,然後你會陷入一場價格戰,大家都在搶著給投資條款書 (term sheet)」。

當太多風投想要投資某家公司時,會抬高該公司的估值;這會給創辦人帶來不必要的壓力,要他們展現快速成長,並維持或提升估值,這是雷納擔憂的地方。

其他原因,則可能是該創辦人所處的產業他沒有興趣,或不符合他的投資輪廓,「如果有人寄簡報給我,或有人介紹給我,但那件事一開始就沒抓住我的注意力,我會直接告訴他們:『很樂意在你需要時提供幫助,但從天使投資或投資角度來看,這不是我的領域。』」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台積電零股戶哭哭!電子投票獎勵「限千股以上」 逾百萬戶無緣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