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在自家社媒平台「真實社群」發文表示,美國企業不應該每季發布財報,改為每半年提交即可,此舉能夠省錢。國泰金今舉行法說會,李長庚對於改成每半年提交財報有感而發。
李長庚說,他查了Chat Gpt等,發現「全世界只有台灣每月要公布營收、獲利」,若台灣要接軌國際,財報是不是該看齊國際「只要每季公布一次就好?」。
他表示,想想看美國都想改為半年公布一次財報,「國內上市櫃公司竟然每月都要公布營收,根本是獨步全球!像台灣公布財報太頻繁,還有需要做財測嗎?」當然投資人有其需求,但上市櫃公司每月公布營收獲利,成本是非常高的,他建議台灣要不要跟國際接軌,只公布季報就好。
李長庚表示,每個月看部門會計與同仁要花半個月時間,才能趕在每個月初公布營收數字,月底趕公布獲利數字,他建議投資人想想,「這樣的制度合不合理?接軌國際需不需要?哪些投資人需要每個月財報數字?還是季報就足夠了?」
李長庚表示,是不是有機會往更合理的方式,上市櫃公司需不需要每個月初、月底都要公布獲利,「這樣也看不出分析師的功力」。他表示上市公司要提供透明資訊是重要的,接軌營收結構、避險結構是需要跟投資人講清楚,但像壽險用市價來評價,每個資產要重算一次,看到同仁這麼辛苦「心有不甘、為他們感到難過!」
李長庚表示當台灣要跟國際接軌時,不只有台灣投資人,還要思考海外投資人,台灣希望資本擴大且有更多外資來台灣IPO,財報制度應一致,對企業來台發展是重要議題,應「尋求一個最大公約數」,讓市場長期發展,投入一樣成本績效越來越好,而成本不斷提高,CP值就不高,台灣資源由大家共用,社會要去思考「要越來越往CP值高」,這值得資本市場思考,頻率可以少一些。
火線話題 | 智慧金融安心未來
這篇報導屬於「 智慧金融安心未來 」主題,更多延伸閱讀: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