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集團繼發布《貿易的未來..韌性》(Future of Trade: Resilience)調查報告後,今公布報告《貿易的未來..數位化》報告,關注加速企業貿易數位化的驅動力。
渣打集團表示,調查結果顯示,儘管貿易數位化能夠為企業帶來強化營運韌性和提高物流透明度等好處,但近6成企業認為,缺乏系統互通性和整合性是實現貿易數位化的最大障礙;跨境法規監管與實施方面的挑戰,也是企業擔心數位化難以全面拓展的主要因素。
調查指出,在碎片化的數位環境,各種資訊通常位於孤立的系統中,不同市場的買賣家、製造分銷商和金融機構無法採取統一系統,導致許多貿易流程仍需仰賴傳統紙本模式;因此推動貿易數位化需要銀行、金融科技公司、服務提供商和監管機關的通力合作,為流動的資料格式建立起串聯整合平台,才能打造安全可信賴的數位貿易金融生態體系。
渣打集團全球交易銀行部門負責人Michael Spiegel表示,全球貿易正在經歷一場深層的變革,企業的優先考量在於互聯互通的數據流、合規性和一致性,並以負責任且高效的人工智慧和數位資產作為基礎;當這些基礎穩固時,創新就能加速並維持全球價值鏈的快速成長,企業因此也能做出更明智的決策,促使跨境貿易更加便利、智慧及永續。
該調查也指出,有計畫進一步擴大數位轉型規模的企業,多以建立策略夥伴關係,例如聘請第三方服務供應商參與數位化工作,作為主要途徑,近8成受訪企業正與第三方合作推動數位化,以克服勞動力短缺、成本高昂等難題。同時五分之一的受訪企業更已將數位轉型工作完全外包給第三方,另近五分之三的受訪企業則採用混合模式,從而提升營運效率。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企業暨投資銀行事業總處負責人朱佳玲指出,複雜多變的貿易條件正在重塑企業的競爭格局,企業不斷尋找新的貿易模式,以讓供應鏈來源更加多元化,並透過自動化與數位化的營運提升效率。因此數位化已不再是一個選擇題,而是企業能否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這一轉型除了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必要條件,更是實現差異化和成長的決定因素,貿易的未來將取決於企業如何持續對數位化進行策略性投資。
朱佳玲指出,貿易的本質在於連結企業、人員和理念。《貿易的未來..數位化》調查顯示超過8成企業希望其往來銀行能就創新科技和數位資產的應用提供建議,這突顯各方需要攜手合作才能全面釋放數位化貿易的潛力,確保數位創新惠及到每位市場的參與者。
渣打集團《貿易的未來》調查報告,委託凱度全球線上調查於2025 年7月至8月初期間,針對1200名跨國企業(年收入超過2.5 億美元)高階主管和/或主要貿易融資決策者,進行線上調查,調查範圍涵蓋4大關鍵產業及17個市場,以瞭解企業對於全球貿易的看法和未來3到5年的營運策略。
渣打集團表示,4個產業為零售消費、能源、電力及多元工業,以及科技、媒體和電信。17個市場包含英國、美國、中國大陸、香港、韓國、印度、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沙烏地阿拉伯、肯亞、奈及利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