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指出,謠言聲稱黃仁勳於11月5日在台北某私人包廂與半導體高層會面,但當天黃仁勳人在英國倫敦,上午在聖詹姆斯宮領取「伊麗莎白女王工程獎」,下午則出席《金融時報》AI未來峰會。這些行程皆有主辦單位及BBC等媒體公開紀錄,前後兩天也都在倫敦附近活動,不可能同日在台北密會業界人士。事實上,黃仁勳是在11月7日下午才搭乘私人專機抵達台南,隔日參加台積電運動會後離台,與網傳時序完全不符。
網路流傳的內容,確實有部分與《金融時報》11月5日刊出的報導相符,例如黃仁勳提到中國能源成本較低、監管較寬鬆,未來可能贏得AI競賽;但傳言中提到的其他語句,包括「中國AI人力突破百萬」、「不要低估華為」、「美國制裁反而加速中國」、「2027年中國AI算力將勝過其他國家總和」等,均未出現在該篇報導中。部分言論來自今年稍早其他場合的公開受訪,部分則完全查無來源,屬虛構內容。
查核進一步指出,這套謠言最初以「文字貼文」形式出現在中國社群平台,內容以疑似逐字稿方式敘述,但沒有任何錄音、影片或現場紀錄作為佐證。後續社群上流傳的影音版本,只是將這些文字再製成圖卡或旁白影片,並非真正的談話影音外流。台灣網路上流傳的簡體版、繁體版,皆源自同一段中國平台的文字內容。
查核中心總結,網傳「黃仁勳台北私人談話」完全是虛構情節,以拼貼過往公開訪談再加入杜撰內容的方式包裝成「密會外流」,不僅時空背景不實,也被部分媒體誤信引用,恐造成社會誤解。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全球城市財富排名揭曉 台北擠進前2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