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偉指出,鴻華先進持續思考如何讓優質產品擴大銷售規模,透過與品牌商、通路商建立更緊密合作,達到「擴大銷售、擴大市場」的目標。他認為,鴻華先進與納智捷在方向上理念一致,若能談成新的合作模式,將有助於鴻華先進車款的市佔與銷售進一步成長。至於外界關注的Model B量產與出貨時程,他透露仍維持明年第一季的規劃,但確切時程仍以鴻華先進官方資訊為準。
進一步談到集團的電動車發展布局,劉揚偉指出,全球汽車產業正接近「Outsourcing Breaking Point(外包轉折點)」,與1990年代PC產業從自製轉向專業分工的歷程相似。隨著車廠面臨成本與競爭壓力,將逐步委託專業製造服務。鴻海具備CDMS(委託設計製造服務)模式優勢,將成為產業轉型的最大受惠者。
他舉例,目前鴻海已引進日本三菱FUSO成為第二家合作車廠,雙方將以Model T與Model U為基礎研發零排放巴士,並攜手Stellantis、NVIDIA與Uber共同開發L4自駕車,由鴻海負責軟硬體整合。同時,旗下FIT與沙國合資公司Smart Mobility預計年底前在中東啟建充電樁生產基地,最快2026年投產。
資本支出方面,鴻海財務長黃得才表示,今年至第三季資本支出達1,128億元,年增17%,全年預計較去年成長約20%。考量AI雲端運算需求、區域化生產及「3+3+3」策略布局,預期2026年仍將維持成長動能。公司同時透過內部現金流及多元籌資管道,包括債市、可轉債與銀行聯貸,確保資金成本有效率,並與策略夥伴以BOL(Build-Operate-Localize)或合資(JV)模式共同投資,分享營運成果,維持長期穩健發展。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緯創法說會|非輝達GPU客戶需求大 AI伺服器Q4續強、網通明年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