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世岳表示,自 2021 年起投入川廢議題,一路靠企業志工、大專院校、公部門跨界合作,才能走進全台多條重要流域。今年宜蘭首次加入行列,地方政府及河川分署也給予強力支援,讓改善能持續累積。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李騏廷則說,從蘭陽溪到淡水河,近百位公民科學家一起踏查,數據證實「乾淨的河、藍色的海」不再只是口號,而是一步步看得到的成果。

(一)宜蘭蘭陽溪調查:河岸相對乾淨仍藏隱蔽垃圾  重點式清運能移除80%垃圾

今年首度調查蘭陽溪水系(含宜蘭河、羅東溪、冬山河),152 公里共發現 307,972 公升垃圾。河岸平均每公里 81 袋、屬 C 級稍髒,維護表現不錯,但海岸段卻飆到 每公里 384袋、D級髒亂,漁業廢棄物尤其嚴重。

更驚人的是,八成垃圾集中在 21.8% 河段,冬山河出海口、冬山河上游及羅東溪上游成最大熱點。即使人煙不多,也能看到大量塑膠袋、瓶罐,甚至家具、成袋垃圾、工程廢棄物。經分析,只要政府「重點式清運」,就能一次移除大部分垃圾。

(二)新竹頭前溪複查:流域垃圾總量減幅高達63%  跨機關協調清運效果顯著

頭前溪 2022 年首查後,河川分署立即啟動跨機關平台清運。三年後再複查,成果亮眼:垃圾量從原數下降到 507,850 公升、減幅高達 63%!
海岸段垃圾更整體少了 6 萬多袋。河岸垃圾密度從每公里 312 袋降到 203 袋,上坪溪、頭前溪兩岸減量最明顯。不過舊港大橋下、國道三號橋下等處出現新熱點,需要持續監控。一次性飲食塑膠垃圾依然占逾六成,減塑仍是最重要的源頭課題。

(三)大台北淡水河年檢:去年公布熱點清理率69.2%  擴大調查範圍再發現新熱點

淡水河三度年檢,今年擴大到 353.5 公里,共發現 339,955 公升垃圾,密度維持 C 級稍髒。一次性塑膠垃圾仍是最大宗,占近六成。去年公布的熱點有 69.2% 完成清理,新店溪與大窠溪改善最顯著。但仍有成袋垃圾與大型家具棄置在新店溪右岸、南勢溪、鶯歌溪等支流,也在大漢溪右岸、北勢溪發現隱蔽大型垃圾。持續多年存在的關渡大橋、蘆洲、社子島仍需要更強力維護。

為了讓更多民眾看見行動成果,團隊今年推出紀錄片《藍色星球-守護溪望‧河你一起》,還請志工跳舞拍片,用最生活的方式喚起大家守護家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