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屆考試院就職即將滿一年,考試院院長周弘憲於26日舉行媒體茶敘分享施政成果,包括考試院副院長許舒翔、秘書長劉建忻、考選部部長劉孟奇、銓敘部部長施能傑、保訓會主任委員蔡秀涓等人出席。
關於 116 年國考費用調整,劉孟奇指出,主要原因在於考試報名費已超過十年沒有調整。最近一次調整甚至只動了一部分項目,但辦理國家考試本質上就是高度人力密集、耗電量大的作業,不只試場部門耗電,考場辦公大樓本身就是巨大的電力負擔。
劉孟奇指出,從 106 年到 113 年,基本工資上漲了 37.6%,平均電價則上漲 54.88%,消費者物價指數累計上漲接近 12%M但考選基金規模本就不大,111 年到 113 年三年間,基金虧損累積已達 2.66 億,逼近 2.71 億。以這個速度下去,到了 116 年上半年就已經無法再靠現行費率支撐整體考試運作,因此調整報名費確實是迫在眉睫。
劉孟奇續指,即便調整後,平均調幅大約是 25.8%。以高考三級為例,六科從 1400 調到 1800,等於增加 400 元,換算一科大概 300。外面研究所一科報名費大概就 400,我們長期以比市場更低的成本在承辦國家考試。調整後也仍維持「不以盈餘為目的」的原則,僅反映人事、電費、物價等成本上升,未來也希望再十年不調,一次調整造成民眾感受過於強烈。
劉孟奇說,第二個部分是欠缺人力集中的類科問題,這是一個常被忽略但非常關鍵的觀念,所有的「不足額」中,有三分之二集中在三個類科,而這三個類科占全部不足額的 90% 以上。以最近年度為例,高考三級的不足額主要集中在四個類科,而最近一次補考更縮成三個。以 113 年的完整統計為準,全年度不足額共 361 個,其中「土木類科」就占 173 個,高考三級補考再加 57 個,單一類科合計就占 63.7%。剩下的不足額大多集中在「機械」與「電力」兩類科,三者合計占所有不足額的約 88%,接近九成。
劉孟奇分析,這三類科都有共同特性:屬於技術類科,且市場拉力極強,也就是說與工程景氣、產業需求高度相關。當外界的市場機會多,公職就相對更難吸引人。
劉孟奇表示,以「需用名額」與「錄取名額」來看,土木類科長期呈現「錄取追不上需用」的結構性缺口。111 年土木類科需用 221 名,112 年增加到 467 名,113 年更增加到 675 名。我們的錄取名額其實有在增加,但仍追不上需用名額的成長速度,因此自然形成大量不足額。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