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以信回憶,當年「馬習會」的籌備過程極度保密,由時任陸委會主委夏立言負責前置規劃。直到2015年10月底,他才接獲任務,必須在最高機密下準備新聞作業,原訂於11月4日上午正式對外發布。不料,前一晚深夜卻突傳消息外洩。
「那晚我正在回家路上,突然接到記者來電,直接問我馬總統是否要去新加坡見習近平,我當下心頭一震。」陳以信說,他立即通知副秘書長蕭旭岑轉報馬總統,並在停車場車中打開筆電,緊急撰寫新聞稿,定調「此行目的為鞏固兩岸和平、維持台海現狀,不簽協議、不發聯合聲明」,以降低外界誤解。
當晚十一點多,總統府正式發布新聞稿,證實馬習會將於7日舉行,消息隨即震撼全球。陳以信笑言:「這則改變兩岸歷史的新聞,其實是在我在停車場車中發出的。」
他並透露,馬習會當天座談桌上雖是「七對七」會談,但每方背後另有五人輔佐,他因此形容自己是「第八人」參與者。他們也特別在馬總統記者會上安排「總統」字樣的國旗桌牌,並親自宣布:「歡迎參加馬總統記者會」,以突顯「一中各表」的立場。
陳以信指出,馬習會象徵「九二共識」的具體實踐,是讓「一中各表」道成肉身的重要時刻。他曾在《The Diplomat》撰文指出,這場會晤以「對等儀節、第三地會面、拒用總統頭銜」的制度設計,開啟了「非統一、非分離、和平共處」的兩岸新模式。
「馬習會是兩岸在各自堅持主權下的最佳展現,也是維持台海長期和平穩定的典範。」他說,值此十週年之際,期盼兩岸終能化干戈為玉帛,攜手共創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