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雲指出,跨國鎮壓現在已經是非常多的民主國家開始關注,並實質採取行動的重要威脅。「跨境鎮壓」是指外國政府跨越國界,透過跟蹤、騷擾、網路抹黑、恐嚇、暴力、甚至公開懸賞與通緝等手段,打壓中共眼中的異議人士。其目的不僅是讓個人噤聲,更製造社會的寒蟬效應,壓縮公民社會空間,最終目的就要維護該政權。
她表示,過去中國針對多次臺灣公職人員進行跨境鎮壓,例如對攻擊時任蕭美琴準副總統在捷克的座車、對國會議員沈伯洋的網路攻擊、制裁其父親的公司,以及公布國軍姓名、照片公開懸賞與司法威脅;但這次讓人更警覺的是,除了沈伯洋的人身安全,連公民團體「黑熊學院」都成為目標。
范雲提到,根據美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研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跨國鎮壓國,過去十年間全球超過一千兩百起跨境鎮壓事件中,近三百起由中國發起。
范雲強調,各國反制跨境鎮壓,台灣國會應加速防衛。美國國會跨黨派議員今年提出《跨國鎮壓政策法案》草案(Transnational Repression Policy Act),並為此召開聽證會,她也受邀出席作證,成為首位在美國國會作證的台灣國會議員;加拿大去年通過《反外國干涉法》,英國也展開跨境鎮壓調查與受害者保護機制。包括IPAC、歐洲議會、美、加、英等國會皆曾對中國發出譴責聲明。
范雲呼籲,國會跨黨派一起行動反制。這不只是保護所有公職人員,更是保護臺灣每一位公民。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別跨境網購肉製品到國內!賴清德呼籲「一但失守數千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