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又有熱帶系統發展!氣象達人吳聖宇指出,原位於關島以南的熱帶擾動已發展為熱帶性低氣壓TD-29,後續有機會增強為今年第26號颱風「鳳凰」。他分析,TD-29的行進路徑受太平洋高壓引導,將往西北西至西北方向移動,但未來幾天北方有一股西風短波槽東移,可能在經過台灣以北時對系統路徑產生干擾。

吳聖宇指出,該短波槽今明兩天(4至5日)通過台灣北方,將帶來華南雲雨帶與北東部降雨,週四至週五(6至7日)將位於TD-29北方,兩者最接近。由於短波槽位置偏北、向南延伸有限,僅可能使太平洋高壓北側出現短暫弱點,TD-29可能短暫北偏後又被高壓導引往西,持續朝呂宋島以東、台灣東南方海面靠近。

目前各國模式多預測TD-29將一路西行至呂宋島附近,來到太平洋高壓西端後才可能轉向,屆時路徑將決定對台灣的影響。若轉向時間提早,影響僅及外圍;若延後,系統可能更接近台灣本島。以目前資料推估,轉向時段約落在下週二至週四(11至13日)之間,但實際位置、角度仍存高度變數,至少還需觀察1至2天。

吳聖宇提醒,TD-29是麻煩的系統,後續變化難以掌握,連續兩年11月都有颱風影響台灣。去年同時期是天兔颱風,今年若鳳凰成形並發布警報,將是「鳳凰」這個名字第3次對台發警。過去2008年與2014年的鳳凰颱風皆對台有顯著影響,2019年則在東方海面減弱未警,他希望這回鳳凰「別再造成太大影響」。

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也指出,第25號颱風「海鷗」已掠過菲律賓南方群島,未來進入南海後仍可能增強;而TD29將沿副熱帶高壓邊緣前進,路徑呈拋物線型,其北轉角度將成為是否影響台灣的關鍵。該粉專分析,目前各國模式尚未穩定掌握,無論傳統歐洲模式(EC)或新型AI模式(FNV3、EC-AIFS),皆出現分歧,但普遍預估TD-29環流不小、強度至少中颱以上。

準鳳凰颱風的路徑預測分歧大,若北轉有可能逼近台灣。翻攝觀氣象看天氣臉書
準鳳凰颱風的路徑預測分歧大,若北轉有可能逼近台灣。翻攝觀氣象看天氣臉書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準鳳凰颱風增強 氣象署警示:北轉機率升高!恐影響全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