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指出,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基輔隨即請求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支援旗下SpaceX公司的「星鏈」系統。幾天內,數千個星鏈終端設備運抵烏克蘭,俄軍起初一度成功干擾星鏈的訊號。但SpaceX悄悄更新軟體及衛星配置後,俄軍干擾失敗,戰場優勢便轉向烏克蘭。

報導提到,星鏈在烏克蘭的成功震驚全球軍事界,特別是中國。為此,中共軍方開始評估,如何讓中方在一旦爆發台海戰爭、且台灣取得星鏈系統時,有效執行電子戰。

根據報導,中國浙江大學及與共軍關係密切的北京理工大學研究團隊,11月初在中國「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期刊發表研究,提出至今最完整的公開分析,探討中方需要多大規模的電子戰資源,才能壓制星鏈在台灣的運作。

中方這項研究認為,由於星鏈採用大量低軌衛星,以及跳頻、自適應等通訊技術,傳統的地面干擾方式已不足以有效壓制。經過模擬計算,中方若要反制星鏈未來在台運作,需採取「分布式干擾」策略,也就是部署成百上千個小型且同步的空中干擾器,並由無人機、氣球或飛機搭載,才能形成電磁屏障。

研究表示,中方設置的每個干擾設備,在最佳情況下平均可壓制約38.5平方公里的星鏈連線。以台灣約3.6萬平方公里面積推算,全面壓制至少需935個同步運作的干擾設備搭載於無人機或氣球。而若改用功率較弱的設備,數量則需增加到約2000個。

中方這一研究提到,上述數字尚未考量地形干擾、設備損耗及星鏈持續提升的抗干擾能力,實際需求的干擾設備數量可能更多。此外,考量星鏈至今有許多核心技術處於保密狀態,上述的模擬數據僅屬初步評估。(中央社)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憂台灣有事 日媒:日本西南群島擬建地下避難設施